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
美国关税对药食同源食品企业出口的影响
来源: | 作者:药食同源食委会秘书处 | 发布时间: 18天前 | 2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美国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对中国药食同源食品企业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方面:一是直接出口成本上升但冲击有限,部分关联产品或加税,企业可通过供应链本土化或市场多元化降低风险;二是供应链调整压力增大且转口贸易受阻,美国提高部分地区关税使“曲线出口”策略失效,企业需重新规划供应链;三是国内市场需求替代,行业呼吁加强合作、开拓国内外市场,企业通过技术替代降成本,部分企业转向国内或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;四是长期来看有潜在利好,关税或削弱国际对手价格优势,扩大国产替代空间。短期内影响可控,但要警惕长期成本和新兴市场拓展挑战,行业需依托政策和技术创新降低对外依赖,巩固双轨优势

近期美国那个叫“特不靠谱”的总统,对华加征的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对中国药食同源食品企业的出口有影响吗,我们从综合情况来看,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  

1. 直接出口成本会上升、但大的冲击有限

   根据美国最新关税政策,药食同源食品中部分原料、保健食品等虽被列入豁免清单,但医用耗材、辅料等关联产品可能面临加税。例如,某医药企业表示其辅料采购自美国的比例不足0.3%,出口东南亚的保健食品仅占营收0.03%,因此直接影响较小,但随着全球流动性变差,成本会增加。类似企业应通过供应链本土化或市场多元化降低了风险。

  

2. 供应链调整压力与转口贸易受阻

部分企业曾通过东南亚国家转口贸易规避关税,但美国4月2日将泰国、越南等地的关税提高至36%-46%,导致“曲线出口”策略失效。例如,有原料药企业反映,转移生产基地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增加,需重新规划供应链。这一趋势可能波及药食同源企业的中间品出口路径。  

3. 国内市场需求替代与行业联合应对  

   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药食同源食品工作委员会崔永杰主任,呼吁行业药加强合作、开拓国内外市场,以应对关税挑战。同时,企业通过技术替代(如优化配方、国产原料替代)降低成本。内需市场的重要性提升,部分药食同源食品出口企业转向国内消费或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,2024年对共建国家出口占比达41.4%。  


4. 长期竞争格局的潜在利好  

   天风证券分析指出,关税可能削弱国际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,倒逼国内企业提升技术壁垒和全球竞争力。例如,血液制品、医疗器械、药食同源食品等领域因进口成本上升,国产替代空间扩大。

综上,美国关税政策短期内对药食同源食品企业的影响可控,但需警惕供应链转移的长期成本及新兴市场拓展的挑战。行业整体需依托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,进一步降低对外依赖,巩固内需与多元出口的双轨优势。